慈爱心灵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47808

第8 1 集【白话FF 视频+文字】【十念法(一)】附23张美图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0-6-19 12:20:4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【看师父说白话佛法】卢军宏师父白话佛法开示】第 8 1 集 

-文字已更新-

           


国内外流畅版



    >看师父说白话佛法【音频+视频+文字】全<  



>观看上一集请点这里,文字已更新<


分享下图,进入本页


    每天到底更新了点啥?别跟丢,看这里    



一口气看完【看师父说白話佛-法】完整-顺序播放


 【一口气】看完/听完【大合集】 


参考文字


【以下文字并非来自官网,仅供参考,请以音频为准】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

《初学答疑群》扫码进入
《Whatsapp学习群》<<<点击进入
如微信点开,选择右上角“浏览其中打开”

【最新发布】提取群-非法布施
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

《每周四,日19点周四早6:20周六13点共修》

  

    白话佛法视频【音频合集】    


  白话视频+广播讲座视频【文字合集】



好,今天跟大家讲一讲十念法,念头的念,十念法。
 
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,就是在弘扬佛法的时候,佛陀曾经为比丘们开示:如果有人奉行十善法,将来命终得生天上;如果一个人若造作十恶法,那么你就会堕落到恶趣,就是堕落到下面的三恶道;若善修十念法,则能证入涅槃的境界。记住了,讲了三点:一个,奉行十善法,你可以命终得生天上;如果你造作十恶法,你会堕落到三恶道;如果你修十念法,你能证入涅槃的境界,这是高境界。
 
造作哪十种恶法会堕落到恶趣?这个简单地跟大家讲一讲,十恶法实际上就是:杀生,盗窃他人财物,邪淫放荡,口出妄语,绮语,恶口、两舌(粗暴的语言骂人,挑拨离间),或者心中常生忌妒别人或者瞋恼,就是恨别人,兴起邪见(就是经常有邪见,就是经常地对这个看不顺眼,对那个讲错话,对人家正确的概念都变成邪地去看别人),然后造作了以上的十种恶行,那你将来必定会堕落三涂恶道中。大家知道三涂恶道,应该都知道吧?畜生道,饿鬼道,地狱道。
 
那么如何修十善法上天?师父前面跟大家稍微讲得快一点,到十念法的时候着重给大家讲,今天跟大家讲的是修行十善法。怎么样到天上去?实际上跟恶法正好是倒过来,比方说身业清净,你这个人身体不作孽,不造恶业,比方说你的职业不是那种下流的职业或者就是杀盗淫妄这种职业,不去害人,不杀生,不偷盗,不邪淫,对不对?这些都是你的身业,要干净,不去偷东西,不去杀生,不邪淫。所以一个人邪淫的话,你身体上就造作了邪恶,所以就是身不干净了。口业要清净,嘴巴,人家说,你讲话嘴巴干净点,实际上就是不妄语,不绮语,不恶口,不两舌。两舌,大家应该知道,挑拨离间,让别人不开心,对他有意见,或者你挑拨让他对你有意见;说妄语,就是说撒谎的语言;不要去骂人。这个就是口业方面的清净的问题。所以你看看,不管做什么事情,这个“三业”要干净。还有一个就是意业要清净。意业是对方看不见的,因为你很多的意念对方看不见,那么看不见当中你要守好自己的心。第一,虽然别人看不见,但是你心中不能忌妒,不能瞋恚,因为恨,别人看不见,你表面上可以笑嘻嘻,实际上心中恨得不得了。还有忌妒别人,人家看不见,但是你的心里好难过,好痛苦。还有一个,远离邪见。什么叫远离邪见?不正确的一种见解,你不能去跟着它的。比方说,人家说“这个事情大家都做,为什么不能去做?”你要远离邪见,因为人家都去做不一定是好事情,每个人现在在这个世界上都是贪瞋痴,你就不能去贪,你就不入邪见,你知道这是不好的。如果你刚刚能修这个十个善法的人,你命终就能投生天上,我们说到天上、天界。那么善业。
 
接下来着重地要跟大家讲的就是修行十法——十念法,将来能证入涅槃。这个就境界高了,不是一般的妄语、偷盗、杀业——这些我们都听得懂,而怎么样能够来十念来证入涅槃呢?这个是师父今天着重要跟大家讲。首先了解一下十念是哪十个念:首先,第一念佛,念法,念比丘僧,念天,念戒,念施,念处寂静,念出入息,念身,念死。大家不要着急,我一个一个今天给大家做个解释,你们就是刚刚前面没记清楚,我后面还会一个个讲的。所以我们应该懂得,念念要舍离生天,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的念头,一个意念连着一个意念,就是要舍离红尘,舍离自己人间的各种不好的念头。你可以生天,如果你保持着那些不好的念头,你可能就造就了堕落三恶道的因,所以我们要奉行善修大家知道修心也有恶修的,恶修是什么?走偏了,学会了修心念经之后去诅咒别人,用各种的不好的方法去忌妒别人,去给人家下降头,这些都是不能得到解脱的,所以要证涅槃要有十念法。
 
第一是念佛,大家都知道时时刻刻在脑子里想起佛多么地伟大,给了我们人间留下了多少的那种善念、那种善德,让我们去做很多的努力,这个努力就是功,用自己道德品质就是德。那么你就是经常想到“我要去很努力地精进的功,来用自己本性当中的道德,来做很多事情”,因为这就是佛,所以你就会有功德,那么有功德的话你就是学习了佛。因为佛的榜样就是让我们懂得了,应该用什么样的初始心来完善自己一个高贵的人格,然后才能出离六道、进入涅槃。所以我们以成佛作为人生的目标,我们在人间修行的时候,首先要想到“我这一辈子修心要成佛,一定要成佛”,那你修佛学佛到底最后想干吗?要成佛。如果不能成佛,你修什么心?所谓的我们经常讲的念佛,第一,念佛,实际上就是念念佛的理,就是每一个念头都要想到,佛的道理是多么地深广,佛的道理是多么地伟大,佛道理就是让我们脱离六道的指路明灯。所以要学佛的理,又要学佛的相。相是什么呢?你看看菩萨跟佛站在那里,庄严吗?“相好光明以自严”,对不对?你看看我们的人,恶起来那个脸,恨起来那个凶,看起别人那种讨厌的样子,忌妒别人那种五官收紧的抽气的样子,这些都不能成为佛的相。所以学佛念佛就是第一个叫念佛,要念佛的理、念佛的相,那你就不会挤眉弄眼了吧。有些人讲话喜欢跟人家挤眉弄眼,有的人讲话喜欢那种样子怪怪的,生活当中都有的,有的人喜欢眼睛左看右看,这种都是相。第三个就是佛的境界——念佛的境界,这样的话,道理和相和境界,就是我们经常佛法界讲的,就是体、相,还有个用——体相用,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的境界。所以一个红尘中人,一个凡夫,他念佛,一边在脑子里想着佛,一边是杂念多多,根本停不下来的,就是跪在佛的面前,还是大脑横飞的全部都是杂念,你要是能够做到净心念佛,干净的心、纯洁的心,如果你净心念佛,那么你就是只要在一念之间,一个念头,“我想到佛了”,相也端庄了,讲出来的话头头是道,然后证到圣位,也就是说,因为你的境界到了佛的位置了,就是这样,就是我们经常讲你的果位。好,这是第一个,叫念佛。
 
第二个叫念法。那么法是什么呢?法就是我们佛法的道理。法就是道理,比方说大乘佛法、小乘佛法,它都有经文,这些经文都是道理,就是佛理。所以你要念法,就是经常要脑子里想到佛的法。什么叫念法?就是将佛所说的一切的法念念在心中。师父举个简单例子,佛告诉我们说“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”,所以很多人出去演讲,绞尽脑汁也讲不出什么,实际上你只要把佛的那些短短的非常有用的精彩的句子,你把它背出来,你出来讲的就是佛法。“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”,对不对?“众善奉行,诸恶莫作”,所有的一切,包括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……你这些全部,意念当中有这种法了——佛经的法,就是把佛的所有的法,你把它念在心中,时时刻刻地在心中想着它,物质是空的,宇宙空间都是无常的,佛告诉我们无常的,不要去痛苦,不要去难过,一会儿会变的,一会儿会过去的,时时地念法,你把这些法句、法语这种记在心中,每一天在行中,照着佛法在做,那么你就是念法。
 
第三,就是告诉大家要念僧。念僧就是时时刻刻要忆念贤圣僧的清净梵行。“贤”就是贤达人士,就是有智慧的有文化的;“圣”就是圣人;“僧”就是和尚、法师。经常要念,想念他们,要怀念他们,要感恩他们,他们过去所留给我们很多的清净的梵行(什么梵行?就是在人间行的菩萨行,就叫梵行),以此培养出自己要出世的心念,“我不一定这辈子在人间,我要修出世间”,心态要好,要尊敬,尊敬贤圣僧。比方说你经常想到佛陀当年的故事,佛陀、菩萨、僧人救人。其实你们去看看,你们到庙里去,一走进去有五百个罗汉,那五百位罗汉他们怎么样能够得到圣果的呢?每位罗汉菩萨都有他们的故事,非常地经典,都有他们成圣果的一个故事。所以要懂得,比方说要感恩他们,要经常脑子里想着那些圣人,佛陀开始,包括所有的护法菩萨,都是救我们的。举个简单例子,济公活佛的故事大家各人都知道,对不对?道济禅师。济公活佛是如何救世救人的?你看看他是怎么救世。或者目犍连尊者,师父已经开始给你们上次讲过了那些故事,你要经常脑子里有这些故事,会激励你修心的,会激励你进步的,目犍连尊者。想一想文殊菩萨的故事,观世音菩萨的故事,佛陀的故事,都是我们的榜样。我们要好好地去尊敬,去牢牢地以他们为榜样地修心修行,经常想着他们,那些伟大的那些超越人的这种境界,在帮助众生,在救度我们,你就叫“念僧”。

 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--- 以上内容排版、视听资料处理等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,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护法菩萨原谅!请各位师兄原谅!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

文章推荐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慈爱心灵

GMT+8, 2025-1-18 18:11 , Processed in 0.079993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.4

© 2001-2020 慈爱心灵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